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CTGA千錘百鍊學習心得] 葉垂青:探討高爾夫內部的力量

前言
高爾夫是一項優美典雅的運動.從內部的力量,轉化到外部肢體姿勢.每個人都有一套自身表達模式.如果能瞭解自然的力量來源,並加以順勢引導,假以時日的練習,發展自己的力量模式,將塑造完美的高爾夫擊球.


★   平衡與同步
身體重心在整個揮桿過程都要保持「平衡」,是打好高爾夫的秘訣.不論地形傾斜高低不平,先要掌握身體重心的平衡、保持手與球的相對距離,打球自然會流暢.在「平衡」的狀態下,使力才有支撐點.無論是上桿的時候,或是下桿揮桿的時候,不同時間要有不同的平衡狀態.身體若有部份肌肉僵硬或過度用力,常會造成揮桿過程中失去平衡.所以「自然放鬆」是打好高爾夫的基本條件.
「同步」的意思,是所有的肢體在同一瞬間,集合力量到達觸球點.如果有些力量先跑,有些力量慢到,桿面在觸球時就無法產生最快速度.身體結構,每吋力量發動的時程雖有不同,但到達桿頭的時間點一致,如此加在一起才有速度.如果你能讓臀部,腳部,背部,手部,指部,肩部,起於不同時間,但在同一瞬間到達,這種匯聚力量,好比拔河,所有力量集中一點,桿頭速度將達最大值.


★   圓弧與旋轉
高爾夫運動是身體內許多大圓圈與小圓圈在不同角度同時旋轉而達成的一種同步運動.有些全圓、有些半圓、有些四分之一圓……譬如:手臂Swing是全圓,肩膀旋轉是半圓,轉腰是四分之一圓. 另外,手臂在Swing公轉時,手腕在自轉.
只有一個點不能動,它是圓規的把手,那就在脊椎的頂點,靠近頭部的頸端.除了這個外形的圓心之外,還有一個內部使力的圓心,那是左腳掌,它像圓規的圓心.當下桿時,左腳必須定在地上,使手臂產生離心力,讓桿頭與身體之間產生交錯作用,製造桿頭速度.除了以「點」的圓心轉動外,也有以脊椎連到左腳的左半身為中軸「線」的轉動.以小圓帶動大圓.
以手臂加上球桿長度為「半徑」.手腕控制得宜,大圓才能形成,桿頭速度才會加快.如果只用手腕的力量在打球,半徑只剩下手腕到桿頭的距離,速度只剩下大概四分之一.
其實有很多身體內部的旋轉你看不到,但是如果你仔細去調整,它可以幫你矯正揮桿姿勢.譬如腳掌接觸地面的平面,下桿開始時,右腳掌要以右大拇指為中心順時針在地面旋轉,讓右膝蓋有向左的反彈力,而且右膝要與右臀連成一體,帶動身體一起左旋.然後,左腳掌要以左大拇指為中心逆時針旋轉,左腳要像大螺絲釘一樣鑽入地面,來支撐右邊的來力.這些微妙的動作如果程序做得順暢,力量就會順勢到達桿頭觸球並延伸出去.


★   節奏與協調
大多數的人對「節奏」的意思不能體會. 節奏是心理的「順暢」,告訴自己的肌肉運作不要緊張,不要斷斷續續. 從容不迫,不要急著打到球,是訓練節奏感的開始.
高爾夫運動,是一種舞者的藝術,也是一種不急不徐音樂節奏的韻律.
整個揮桿過程是由一連串肢體動作形成.若動作很協調,則姿勢將很優美.
一首交響樂的總譜裏,有數十種樂器,按照時間的流程,陸陸續續出現,每一種樂器的音符與拍子各自不同,但曲調及每小節的和弦,隨時是保持協調一致的.
打球時,假如某些肌肉緊繃,一定會影響揮桿的流暢.就好像鐘錶的齒輪,當有一處卡住,整體時間將受影響.瞄球太久,也會讓肌肉僵直,影響球場節奏.
音樂有高低起伏,才有衝激性,否則平淡像唸經.在一連串的程序當中,雖然有很多細節逐步要做到完美,但最重要是所有的動作都為了維持大圓弧Swing的順暢.上桿到頂點時,要有抑揚頓挫,轉折點就是關鍵點,匆促下桿會造成下切的方式,使揮桿弧度變小,功虧一簣.「節奏」是保持身體重心「平衡」的最佳方法.
「餘揮」「餘韻」「迴響」與「饗宴」是在不同領域中的同義詞. Follow Through餘揮是下桿後雙手持續向目標方向「釋放」,動作做得完美,將會獲得「輕鬆」與「滿足」的回饋.


★   全揮桿程序
各種桿身長度不一,以中鐵桿為標準的簡易揮桿程序如下:

瞄球準備姿勢:身體保持平衡,兩腳內側與腋下同寬,兩手自然下垂,兩膝微彎,尾閭微向後抬,上半身稍前傾,胸部略挺讓脊椎軸心打直,兩腳尖的連線與目標線平行,肩膀線也與目標線平行,喉嚨位於腳尖線前10公分的上方,下巴略抬,眼睛注視球後方,右肩比左肩低,握桿自然方正,右手虎口指向右肩,兩腋稍微夾緊,左手肘打直,身體重心落在兩腳大拇指跟的肉墊上,兩手握桿不鬆不緊,左手像拿魚桿,右手像提籃子,力量集在兩個大拇指跟部.
上桿:左肩向左移,意在旋轉脊椎中軸,讓桿頭平順往目標線反向移動,然後自然向上提,桿身提至與地面平行時曲腕,讓桿身垂直地面,然後繼續上提至肩膀線上,左肩會碰觸下巴.身體重心已移到右腳,此時右腳掌內側及右大腿承受身體八成重量,左腳尖承受身體兩成重量,腹部肌肉感覺緊繃.

下桿:保持曲腕,輕鬆將身體重心往左移,同時右肘收向身體,讓桿頭Swing往下,當兩手到達右腿處時釋放手腕,右手好像丟出一塊石片打在湖面上,做Impact觸球.觸球時兩手打直,呈像瞄球準備姿勢般.觸球後,右手要像轉保險箱號碼,讓右手轉到左手上方.觸球後的30公分距離,桿頭必須繼續把球帶出,往目標送,左腳打直定住,讓兩手產生交差的反作用力,向目標釋放.左手臂避免提早彎曲變成雞翅牓.動作到此有一件重點就是保持頭位固定不動,眼睛看到右膝後緣,餘光可看到右腳跟,右肩會碰觸下巴.
收桿:當桿頭釋放之後,它有慣性,利用離心力將兩手自然帶上收桿.最後腰帶扣環面向目標,右肩也朝向目標方向.


★   力量的來源
「放鬆」是一種簡單但不易做到的概念.每個人有適合自己Swing的速度,必需去尋找那種感覺.太快或太慢都無法把球帶到目標點.男生的速度在70-80bpm,女生的速度在60-70bpm.
當無法控制的力量,使用太多並無益處.高爾夫的精典,在於「穩定」與「節奏」.假如你隨時唱著一首適合你Swing速度的歌,它會把你當天失常的狀態挽回.
在「太極導引」裏,氣沉丹田,力由脊發,氣聚於腕,機關在腰,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膀合,這些要領都是高爾夫擊球精髓.尤其在下桿時表現更是貼切,臀移帶肩移,肩移帶臂移,最後手臂帶動桿頭移動.
以意導氣,以氣行身.「意」就是「目標」的距離與方向.
它是靠「意測」來決定目標的距離與球路飛行曲線.上桿節奏在行「氣」,
下桿在釋放「力」.這三樣如果能自然連貫,球場上一定有穩定的表現.


結語
當知道力的來源與力的運用,在高爾夫的各種揮桿過程中,都以自然的力量傳導到桿頭,不急不徐掌握節奏.擊球的球質將會漂亮,而且穩定度將會提昇.
感謝千錘百鍊高爾夫研究中心吳達民總會長及多位教授孜孜不倦的指導,
謹以此心得提供給各位同好參考.
葉垂青
指導老師:吳達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